教育学院简介

作者: 时间:2021-05-24 点击数:

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始于1958年青海师范学院开设的教育学专科。1982年青海省教育厅批准筹建青海师范大学教育系,1985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1997年,青海省高校布局与结构调整,青海师范大学教育系与原青海教育学院干训部合并,组成新的教育系。1999年,青海幼儿师范学校并入教育系。2004年,学校整合优化教师教育资源,在教育系的基础上组建了教师教育学院。2010年更名为教育学院。

教育学院拥有一支教学力量强劲、研究实力雄厚、爱岗敬业的教学与研究队伍。现有各类教育教学人员57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2人,青海省高校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学科带头人2人,青海“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4人,青海省人才“小高地”入选学科带头人及优秀专业技术人员12人。省级骨干教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13人,在读博士11人。

学院始终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积极应对教师教育改革的挑战,努力提升学科水平、拓宽本科专业面来夯实教师教育基础,充分发挥面向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的引领功能。学院现有教育系、心理学系、教育技术系。拥有教育学、心理学省级重点学科。设有中国教育史博士授权方向;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学、教育史、教师教育、学前教育学、少年儿童发展与教育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应用心理专业学位授权点。有小学教育(全科)、学前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应用心理学、教育学5个本科专业,其中小学教育(全科)、学前教育学为优势特色专业,小学教育(全科)专业2019年入选教育部一流专业建设。初步形成了多专业共存、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共同发展的良好办学格局。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1100余名。

教育学院共建有教育部“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教育部“藏区历史与多民族繁荣发展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教师教育研究中心高原分中心”等国家级平台。有青海教育科学研究所、青海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心理学省级重点实验室,教育技术省校共建实验室、青海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与咨询中心等省级平台。有高原教育政策、高原教师教育、民族教育、高原脑认知、民族心理与行为等省级科研创新团队。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团队多次入选青海省社会科学领域人才“小高地”。近五年来,全院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全国教育规划办等项目30余项,教育部和青海省等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全院教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青海省首届科学成果奖、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教育部社科成果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20部,参编教材9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

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发挥多学科、综合化的优势,围绕德育提升工程,积极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服务活动,倡导高雅艺术进校园,在全省高校中率先成立了“青海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为全省高校学生成长搭建发展的平台。学院学生社团和合唱团已经成为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多次受到学校的表彰奖励。近5年来,学院已培养、培训了4500余名合格毕业生与各级各类学校骨干教师及校长。毕业生因其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踏实敬业而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

新时代,新机遇,新挑战。学院将以全国教育大会、“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等的要求为契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文化创新和国际交流,通过开展“专家进校园”和“聘请中小学校长和优秀教师担任基础教育研究兼职教授”等活动,加强院校与基础教育的衔接,积极应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引领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和研究,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一流学院而努力奋斗。

学院的发展思路:依据青海省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学校整体发展规划,遵循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律,突出教师教育特色,提升学科发展层次,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创新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完善教师培养的层次结构,发挥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在职培训三大功能,体现教师教育的连续性、可发展性、一体化的理念,全面提升教师教育的质量和学历层次,立足青海面向青藏高原地区,建成在西部有特色优势,在高原地区一流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基地,引领全省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