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科简介

作者: 时间:2019-04-12 点击数:

教育学科是青海师范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是青海省重点学科。2000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获“教育学原理”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开始招生。2005年获批“课程与教学论”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开始招生;2011年获批教育学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人才小高地”被青海省人民政府获批。

教育学学科在青海师范大学有着明显特色和优势。经过20年的发展,在民族教育学原理这一研究领域,形成了民族教育研究和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特色明显的、被本学科领域认可的研究方向,并在该研究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和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近年来,承担和完成了十多项省级及以上科研课题。其中,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7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课题3项,省级科研课题10多项,出版民族教育专著11部,发表有关学术论文近百篇,并获得省级及以上科研奖励10余项。目前在研教育部重大招标课题1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教育类)2项,全国教育科学重点课题1项。从办学层次、办学质量、科研水平、办学条件等方面来看,教育学科在我省具有绝对优势,已经形成了以民族教育理论研究和跨文化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为特色的优势学科群,并在西部具有一定影响。其中教育学原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多元文化课程与教学原理、教育管理学、学前教育学、基础心理学等研究方向在省内已经形成了明显的优势和特色。

经过多年的努力,教育学学科已经建立了以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何波教授为学术带头人,以李晓华教授、李美华教授、赵慧莉教授、武启云教授为核心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学术带头人何波教授长期从事民族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在民族教育原理、民族教育文化学、民族教育政策与法规、民族教育史等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逐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丰富和发展了民族教育理论。李美华教授长期致力于民族儿童心理发展的跨文化研究,突出了民族儿童、中学生和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跨文化研究,承担并完成了多项课题,在研究方向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产生了多项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多篇论文获省级及其以上科研奖励。李晓华教授在民族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方面进行了长期地探索,先后发表多篇论文,尤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堂教学理论等方面,较有建树,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赵慧莉教授在民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领域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先后公开发表有影响的论文多篇,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武启云教授在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领域有独到的建树,撰写了《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人文精神守望》、《素质教育概论》等较有影响的学术著作,尤其在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方面,将双语教学置于多元文化背景中进行理论重构,开拓了新的研究视域,丰富了双语教学理论,得到了同行专家的肯定。

本学科根据自身优势,紧密结合国家教育发展规划,抓住国家及西部大开发的良好发展机遇,面向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文化发展需求,着眼实际,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从事高水平科学研究,加强产学研结合,充分发挥教师教育功能,积极探索教师教育改革模式,引领青海省教育事业的发展,为青海的教育事业发展服务。

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