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关于开展2025年全国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要求,增强国家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以及践行“五育并举”教育理念的号召,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诗行美育异乡行”团队由马文姝老师带队,由朱秀文同学负责此次实践,团队成员有(王霞、东萍正、赵淑蓉、刘智辉、白晓伟、李斌、白燕燕、刘媛媛、李玉佩),奔赴湟源县波航乡纳隆村,开展了一场以“美润五育·赋能乡村”为主题的“三下乡”实践活动。

青韵匠心·扎染寻踪——童手共织非遗梦
教院学子们化身文化使者,与纳隆村的小学生们携手开启扎染之旅。大学生们耐心讲解扎染的历史渊源与工艺技巧,带领孩子们将素白的布料通过扎结、浸染等工序。每一道褶皱都是创意的绽放,每一抹色彩都是情感的交融。这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的接力,让非遗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古城遗韵·丹噶尔探微——师生同溯历史脉
带队老师引领队员们踏上丹噶尔古城的青石板路,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探微。师生们漫步其中,探寻古城的文化密码,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深沉,从古城的遗韵中汲取文化力量,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湟源非遗·大苑匠魂——技艺传承育新苗
走进湟源非遗大苑,“大苑匠魂”的魅力扑面而来。这里是非遗技艺的集聚地,更是文化精神的传承所。队员们与非遗传承人深入交流,学习传统技艺的精髓,深刻领悟技艺背后的精神内涵。他们将这份对文化的敬畏与坚守,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后续的传承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丝韵天工·绣艺传薪——传承人授艺启新章
团队特别邀请刺绣传承人实地为小学生们教授刺绣技艺。传承人以精湛的技艺和耐心的讲解,带领孩子们走进刺绣的奇妙世界。孩子们在传承人的指导下,一针一线地绣出精美的柿子荷包,感受着刺绣丝线交织的精妙。“绣艺传薪”,不仅是对技艺的传承,更是对文化使命的担当,让古老的刺绣艺术在新时代乡村绽放出新的光彩。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诗行美育异乡行”团队用青春的热情与智慧,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书写了属于青师学子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