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农牧区卓越小学全科教师培养》项目城中区教育局名师短时段课程(三十九)《听评课艺术》

作者: 时间:2019-05-28 点击数:

为了提升小学教育全科型师范生课堂教学的核心素养,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卓越教师项目团队于2019年5月27日15:30在东二楼F101教室举行了校外系列短时段课程《听评课艺术》,参加本次短时段课程的有教育学院卓越教师项目研究生助理以及2016级小学教育全科专业A班全体学生。

课程开始,林老师首先对听评课中“听”和“评”的概念进行界定,他认为听课的过程即是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过程,而评课的过程即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基于此,林老师就如何听和如何评,从学生、方法、教材和教师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讲解。重点对教材这个要素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其次,林老师就听评课的主体和内容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明确听评课的主体之前,应当厘定清晰教学的主体。林老师就佐藤学教授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提出的”超越自身,回归从属”的主体性神话这一概念作为理论基础,明确了课堂的主体应当是学生与教师的双主体,听评课的重点也应该以师生的互动、师生的成长和师生的参与为主要的观察对象。因此,林老师认为课堂评价的变革应当从教学主体的变革和关注点起步,作为既不参与课堂教学、也不直接参与教学内容的学习,通常被认为是与教学不发生直接关系的听评课教师,必须在听评课之前有所准备:学识准备、心理准备、物质准备。

最后,林老师对听评课过程中必要的环节进行了阐述,他提出思考是听评课的本质抓手,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教材解读、活动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思考使得评价过程更加系统化。假设是听评课的实践基石,对自身执教过程的假设和反思使得评价过程更加真实化。记录是听评课的核心技术,教学实录、教学点评、分析小结、创新心得都是评价过程中教师学习和提升的真实路径。

课程结束之际,林老师提出,听课和评课的过程既是认识课堂的最好方式,也是了解教师的关键途径,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学习是这个过程的终极追求。因此,林老师希望未来的小学全科型教师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后能够重视听评课的教研机会,通过这样真实的教研活动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