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学----教育学院“研究生学术活动月”系列讲座

作者: 时间:2014-11-07 点击数:

 

西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刘旭东教授为我院研究生作“教育哲学”专题讲座

    发布日期:2014-11-07    

为了使教育学院营造出良好的学术氛围,发挥学术交流的知识交流效益,推进高校理论创新,教育学院研究生正确理解学术交流的能动作用,使之更好地投身于科学研究服务,按照教育学院“研究生学术活动月”的工作安排,2014年11月7日上午8:30,教育学院邀请西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西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青海师范大学昆仑学者刘旭东教授,与教育学原理专业与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学生相聚在南苑文科楼207教室,开展了“教育哲学”为主题的专题讲座。

        

本次讲座由教育学院院长李晓华教授主持,教育学院武启云书记,2013级、2014级教育学原理及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研究生共同参加。刘旭东教授从人类活动发展、教育的本质与素养、教育的历史发展历程、人性的本质、胡塞尔的现象学、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刘教授通过哲学家阿伦特的“政治哲学”入手,讲述了人类活动的三个层次:劳作、制作、行动,以文艺复兴到工业化发展进程中所兴起的各种流派为历史切入点,向研究生们娓娓道来教育的本质——行动力是教育的第一生产力,鼓励学生应打破传统束缚,解放自我。紧接着,刘教授从《孟子》谈教育中人性的思考,从而站在人的本质理论下主张站在“生命的角度”来看待教育,提倡让课堂焕发生命力。为了打破传统的线性思维方式,刘教授向研究生们讲解了胡塞尔的“现象学”,用平实的语言传达了现象学的核心命题:回到事物本身,用独特的理论视角讲述教育过程不能脱离场景来认识事物,教育是动态化的表征,提倡每位教师都应具备现象学的分析能力,使研究生在理论认识与实践研究中获益匪浅。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也是刘教授讲授的重点,他用生动明了的事例让学生们认识现代社会知识与生活的分裂所带来的危害,提出学生们生活要与教育融为一体,才能推动教育不断向前的命题,在此基础上,刘教授谈到今天的教育更应关注生命,不仅要关注生命的内在价值,还应理解生命的探究性,使得学生对教育、对学习都有了全新的认识。

刘旭东教授通过与学生亲切的沟通、旁征博引的授课、激情四射的交流将教育的新思考传递给同学们,并指导研究生如何正确把握自身的教育使命感,学会珍惜研究生生涯的点点滴滴,虽然时间短暂,场所设施有限,依然挡不住同学们的热情,也积极与刘教授对教育问题进行了探讨,对教育有了新的认知。本次讲座在师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